青春风采

第四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分享会举行

  时间:2020-09-30  浏览:1925

 

9月25日下午,第四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分享会在闵行校区李政道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学生处处长侯士兵,校团委副书记周琳琰,学指委研工办主任张碧菱出席。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特聘教授张文明、物理与天文学院长聘教授金贤敏作为导师代表参加活动并分享。活动由学生处副处长龚强主持。

图片一.jpg

图片二.jpg

龚强首先介绍了本届“学术之星”的评选开展情况,作为交大一项重要品牌活动,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在推动“学在交大”建设、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届评选工作于2019年9月下旬正式启动,历经通讯评审、会评审议及会评答辩,最终评选出10位“学术之星”和10位“学术之星提名奖”。

图片三.jpg

侯士兵在致辞中指出“学术之星”评选作为践行“学在交大”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已然成为交大的一张学术名片,发挥了突出的榜样引领作用,同时对与会的同学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身为研究生应珍惜时间,与日俱进,不负光阴,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二是敢于创新,保持理性。青年人才作为国家的中坚力量,在科研中需要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同时也需要多几分审慎和清醒,不要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三是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他指出作为高层次人才的交大研究生,应当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接过时代的接力棒,继续向前奋力奔跑。

图片四.jpg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张文明教授引用了交大老校长唐文治的名言“求一等学问,成一等事业,为一等人才,砥砺第一等品行”来激励与会同学。在分享中,他提出从温度、广度、角度、态度、高度、力度、尺度这七个方面来“度”量自己的观点,并且鼓励学生争做向善向上、亦静亦动、允文允武的青年学者,希望研究生同学将优秀作为一种习惯,满怀爱与梦想,敢于担当,做一朵先知先觉的“浪花”,让交大因学生的成就而骄傲。

图片五.jpg

物理与天文学院金贤敏教授在指出科研的兴趣需要引导,榜样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并为在场同学讲述了自己由爱上科研、崇拜导师、学习导师到追随导师挑战难事的求学科研经历。提到无人涉及的领域才是施展才华的机会,即使是天才,也需要进行引导和打磨,并且希望每位研究生都能做到“因相信而看见”。

图片六.jp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青年教师王言博、化学化工学院2019级博士生林云霄、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生高秋华、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生周昕毅、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博士、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后易志然、物理与天文学院2016级博士生王耀先后进行了分享。他们围绕“学术论文写作心得”、“效率与选择”、“科研兴趣培养”等主题交流了 自己在学习科研中的心得体会。

图片七.jpg

不忘师恩献花致意,在热烈的掌声中,学术之星上台为在场导师献花,学生处处长侯士兵也为参与分享的老师和同学送上了精美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图片八.jpg

嘉宾的个人分享结束后,针对前期问卷报名环节收集的问题,6位“学术之星”及提名奖获得者围绕“如何平衡科研与生活”、“如何阅读科研文献”、“如何保持持久的科研动力”等话题进行了讨论与分享,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交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参与分享会的每名同学都满载而归。

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研究生院主办,研究生会承办。为了给更多同学们提供与“学术之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本次活动首次采取了“线下+云端直播”的方式,直播观看量累计超过6500人次,反响热烈。后续组委会还将继续策划和组织更多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发挥优秀研究生的榜样引领作用,促进更多高质量学术活动的开展。

  •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邮编:200240
  • 电话:86-21-54740000
  • 传真:86-21-54740000 
  • 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官方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交大青年 沪交ICP备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