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风采

主题征文 | 9、谭涛:生逢盛世,与祖国同向同行

  时间:2022-07-10  浏览:1121

生逢盛世,与祖国同向同行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谭涛

      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也是我成为团员的第十一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回顾百年团史,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与祖国同向同行。

 

一、 耳濡目染,责任担当

      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每年只有几天在家里,所以小时候我对父亲的印象很模糊,只记得他在北京当兵。小学毕业后,父亲退伍转业,成为了一名乡镇工作人员。后来长大了才知道父亲的部队虽然在北京,但是他基本跑遍了全国各地,去酒泉安装发射塔架,去江西参与长江抗洪……他说:“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

      在父亲身上,我看到了一名普通共青团员的信念与担当,我也开始对中国共青团心生向往。还记得十一年前,我升入初中,在入团仪式上,当所有人一起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我也拥有了和父亲一样的身份——共青团员。

      进入交大后,在霍英东体育中心的开学第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堂课上,我为交大前辈们救国图强的故事而感动,为他们勇于探索的故事自豪。我不禁思考,“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而作为共青团员的我又要做什么样的选择?要肩负什么样的责任?

      这时候我所理解的团员,就是像我父亲一样,“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于是,我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在不同的活动中去锻炼自己的能力。大三暑假,在河南省修武县的一个贫困村,我成为村小的一名支教老师。这里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学校的硬件设施近年来有所改善,但是师资力量依然缺乏。记得在一堂天文课上,当我讲到北斗七星时,一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课件,问到“为什么其他星星都会动,就北极星不动呢?为什么我晚上抬头看星星,星星会一闪一闪的?”那堂课上我从他的眼里看到了星星,也好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对身边的一切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对大山外面的世界更是充满了幻想。那一刻,我感受到作为一名青年团员的责任——与祖国同向同行。我相信只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 实干实学,不忘初心

      从大山到大学,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幸运的山里孩子。每当学习到新的科学技术时,我总是想起来河南村小的学生,我希望能让更多跟自己一样的山里孩子也实现他们的梦想。于本科毕业后我选择加入研究生支教团,回到大山里去,成为一名光荣的乡村支教老师。

     在云南支教时,为了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生活,我们在支教学校建立了当地高中第一个社团教室,带学生们用望远镜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探秘微观。我也积极把交大资源引入洱源,给学生们开设了单片机编程课,邀请教授到学校做讲座,在假期带学生们直播参观交大,拉近他们与大学的距离。

      作为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我们在洱源职中首次开设了摄影教学、电商直播等课程。在摄影课上我和学生们一起航拍,制作歌唱祖国等主题视频,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树立远大理想,累计发布短视频30余条,播放量超过20w;在直播课上我和学生们一起搭建影棚直播带货,累计完成700余课时的教学任务,带动3万元的产品销售。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自信,其中一位学生更是协助家里开起网店销售农产品,家里年收入从原来的5万元增长到20万元。

      我们成立了团支部,以支部为单位走访了两市四县六镇,去到十多所乡村学校,通过爱心捐助帮助当地学校建立起图书角、篮球场,资助了12位山区困难学生,让团支部在基层助力乡村教育。

 

三、 主动请缨,冲锋在前

      作为一名青年团员,“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学校疫情出现后,我第一时间报名志愿者,在填写报名问卷时勾选了所有时段和所有类别。在楼栋解封第一天,我成为一名两点一线的学生志愿者,每天走过桥洞跨过淡水河,往返于寝室和五餐。在餐厅,我和其他志愿者同学负责秩序引导和协助配餐,作为组长,我也不断思考着如何优化工作模式,在确保人员单向流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一日三餐热腾腾的送到同学们的手中。

      随后,当我得知东15第一批同学即将返校,需要有人暂代楼长一职后,我再次主动请缨,前往东15临时负责返校同学的生活保障。刚回楼的几天,同学们需要足不出寝,每天的三餐分发、热水配送、垃圾清运都需要大量的工作,日常工作外的核酸检测、教超物资代购也需要随时待命。虽然很多工作都是第一次接触,但我和楼栋阿姨共同担任了同学们的“守护者”,从厕所堵塞、阳台积水,再到实验器材发放、为校外同学打包行李,让同学们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有任何需求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凌晨时分有同学胃疼,我再次收拾行李陪护同学校外就医,只要有需要,我时刻准备着继续冲锋在前。

  •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邮编:200240
  • 电话:86-21-54740000
  • 传真:86-21-54740000 
  • 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官方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交大青年 沪交ICP备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