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风采

李鲁:生命因奉献而美丽

  时间:2013-03-21  浏览:850

   人物白描:李鲁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研二

  他,在交大校园生活了六个春秋。“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一直是他的座右铭,在学习知识、探究学问的同时,他不忘肩上的使命与责任,尽自己所能,奉献他人,回报社会。他就是机动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李鲁。

  点燃生命希望,捐献造血干细胞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牵动了亿万国民的心,那年的李鲁刚满19岁,在得知因抢救地震伤者,四川血库全境告急时,李鲁第一次走上了采血车,看着鲜血缓缓流入血袋,李鲁没有丝毫的畏惧,在他稚嫩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从此,李鲁和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结下了渊源。

  五月的交大,到处飘散着槐花的芬芳,这沁香留在鼻间,香在心田。熙熙攘攘的校园迎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即原中华骨髓库)的宣讲团,面向大学生进行骨髓捐献的宣传。在这次宣讲会上,李鲁了解到骨髓捐献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可怕,而且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等病症的有效手段。在向工作人员咨询了有关捐献骨髓的事项后,李鲁认真填写了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申请表,留下了5ml血样,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11年1月5日,李鲁接到一个来自上海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告诉他有一名幼小的白血病患者与他的造血干细胞初次配型成功,并询问他是否愿意进一步做高分辨率配型,如果一旦配型成功,则意味着捐献造血干细胞。“虽然对高分辨配型一无所知,但是知道可能挽救一条生命,我当时没有任何迟疑。”李鲁如是说。令他勇往直前的不仅是他的爱心,更重要的是身为医生的父母的强大支持。

  同年1月份高配成功,2月李鲁进行了详细的体检,3月签同意书,4月入院,一切都很顺利。在采集之前的一周必须打动员针,每天两针,伴随而来的是一些副作用的不良反应。虽然这些副作用令李鲁十分难受,但是他都默默地承受下来,在打动员针的过程中他从没叫过一声难受,更没有想过放弃。2011年4月15日上午,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工作正式开始。这一天,李鲁的父亲,学校、红十字会的领导都来到医院陪伴和看望他,并且鼓励他一定可以克服一切困难,顺利的完成采集工作。整个采集工作经历了3个多小时,他的两只手臂都扎了针,不能走动。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李鲁全身血液被循环了几遍,在体外循环的过程中,因为钙离子流失,他的手和嘴会感觉麻木。然而,所有的疼痛和不适,李鲁都咬紧牙关顶住。躺在手术室床上的李鲁只有一个念头,希望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给那位小男孩带去生的希望。三小时的采集,数月的坚守,李鲁成为我校第九名、上海市第205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疾病面前,生命是脆弱的。但因为有爱的存在,生命也是顽强的。正是这份关爱,这份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使生命每天都在不断缔造奇迹。在李鲁心中,这件事,换成任何人都会没有任何要求、没有任何怨言去做。

  他始终认为这就是一个平常人做的一件平凡事。

  甘做世博小白菜,服务世博大精彩

  2010年10月18日至10月31日,李鲁在上海世博园区担任志愿者。每天早上七点准时起床,上午在学校上课,中午前往世博园,下午和晚上在园区内做小白菜服务工作,夜里十二点之后才能回到宿舍,等写好一天工作心得躺在床上时,时针早过了一点钟,第二天早晨还是要七点钟起床。李鲁回忆说:虽然做小白菜真的很累,但是那段世博志愿者的日子仍是大学期间最美好的记忆。

  李鲁的岗位是浦西越江线的公交站,位于船舶馆前,是浦西园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世博会后期正值世博游客人数的最高峰,每天都会有超过70万人次的客流量,给李鲁小组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李鲁的岗位属于站岗,每到收工后都会感到腰腿酸痛,口干舌燥。辛苦的付出得到了游客的肯定。一位香港游客对他说:“你们的服务态度非常棒!谢谢你们!”在鲁班路出口一位游客打电话说:“小白菜真好!”李鲁笑笑说:“小白菜因世博而美丽,世博因小白菜而精彩。”

  服务世博期间,李鲁对“奉献与责任”有了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他说,只要穿上白菜服,就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就有一种为交大增光添彩的使命感,

  因为奉献,所以精彩。除了世博志愿者之外,其他的志愿者活动李鲁也都十分积极地参加。在地铁站为新生指引道路,在东丽杯马拉松赛场上为运动健儿服务,在动物园里为游客讲解科普知识,在敬老院里给老人送温暖……在他看来,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

  扎根柳州,精密制造写青春

  征程还在继续!本科毕业之际,李鲁选择参加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制造业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近几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但汽车制造尤其是被喻为汽车心脏的发动机制造质量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作为汽车工程研究院的一名研究生,他深深感到自己承担着历史的使命。2012年9月,他主动申请加入发动机精密制造“两微米”工程课题组,长期驻扎在条件艰苦的广西柳州,深入工厂一线勤勤恳恳地开展科研工作。

  为了找到影响发动机制造质量的关键问题,他白天呆在工厂,对发动机制造过程中的关键零件质量进行检测,晚上当别人都回去休息后,他在宿舍分析白天测量的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开展制造过程建模。为了能够又好又快地测量发动机的压缩比,他翻遍了所有的压缩比测量设备专利,并向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请教,最终设计了一个新的压缩比装置,大大提高了测量速度和精度。

  “两微米”工程是提升我国汽车发动机制造水平的一个宏伟工程,需要科研工作者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在扎根柳州、远离亲人、面临巨大科研压力的日子里,如果不是有坚强的内心,很难高效地开展工作。在柳州的日子里,李鲁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旺盛的精力,他经常向身边的朋友说:“我们国家的发动机制造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作为开展发动机制造水平研究的研究生,缩小乃至赶超发达国家是我们的使命,为了完成这个使命,就算再辛苦,我们也得做!”

  “选择了交大,就是选择了使命”,李鲁用自己的勤奋刻苦、无私奉献诠释着对这句铮铮誓言的理解和执著。相信他会在践行理想、服务社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邮编:200240
  • 电话:86-21-54740000
  • 传真:86-21-54740000 
  • 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官方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交大青年 沪交ICP备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