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风采

徐洪亮:志攀“北斗”,成就荣耀

  时间:2013-04-17  浏览:764

   自画像:徐洪亮 航空航天学院 2007级博士研究生

卜算子·志攀北斗

治学当有意,精研无畏苦。智谋群邦赢未来,壮怀堪角逐。

斯人言在耳,楷范心不暮。遥引北斗定乾坤,求索荣光路。

  “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教诲犹然在耳,责任已然在肩。自从进入航空航天学院科研团队、师从战兴群教授、先后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至今,通过刻苦的学习和不懈的实践,我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先后赴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日本东京、德国慕尼黑等地参加我国与其他各国在科研领域的多边谈判,极大地提升了个人的综合能力。

  从学习到科研

  科研是研究生学业的主旋律。自博士入学以来,学生生涯的工作重心需要从学习转变到科研,是我在校读研期间所要面临的首要挑战。然而,偏重工程实践的科研课题任务与以创新为导向的理论研究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在经过一段为期不短的积极摸索之后,我认识到解决之道惟有对矛盾善加平衡和转化。

  通过不懈努力,于2008获校“赵朱木兰奖学金”。2009年至2010年间,在学校博士生海外访学基金资助下,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交流学习一年。在读期间发表多篇论文,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特邀报告。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累计项目金额近千万元。

  对于工科专业而言,工程与理论并非一种对立的存在,而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既离不开理论研究的突破,同时也往往是理论创新的源泉。经过这样一个时期的科研训练,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

  大国的角逐

  在一个阶段的科研合作后,受主管部门指派,我于2011年9月作为中方代表团成员,赴日本东京参加了由联合国外空司国际GNSS委员会组织召开的第六届大会。在这样的国际场合,深厚的技术背景和流利的英文也仅仅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认清复杂交错而又瞬息万变的国家关系,准确得作出判断、维护国家利益,对我来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面对身为业界顶尖专家教授的外方代表,所有发言和讨论都离不开前期的精心准备。

  有了这一次会议的经验,此后的时间里,我在奔赴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德国慕尼黑等地参加相关协调会议的时候,心态变得更加从容了,因为我代表的是中国,与其他中方代表一齐,向世界发出统一而有力的声音;发言变得更加自信了,因为我们的科研技术发展迅速、水平先进,受到外方代表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肯定。在与其他团员的精诚合作下,我们圆满完成了历次会议任务。

  榜样的力量

  工作中所接触的人许多来自航天系统。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最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便是谈论起交大的老学长、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院士。聊天时,大家都会说起各自在工作或生活中所了解到的钱学长。其中最感动的是听到钱老的秘书所讲述的,钱老在晚年仍然心系祖国航天、心系中国科研的感人事迹。

  对我而言,钱老的学术造诣可能永远无法企及;但他的爱国之情却值得我去不懈追寻。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延续发展,经受百年痛苦磨难,任何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中国人,都会深深感悟到国家强盛、民族昂首的重要。而在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科技的力量已毋庸置疑,对于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复兴之业而言,实现科技水平的超越和问鼎的意义更为尤甚。特别是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诸如钱学森学长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前仆后继,以“两弹一星”的惊世之举,以“神舟问天”的壮志情怀,以“嫦娥奔月”的理想色彩,共同为我国科技事业的未来前途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他们无疑是我所尊崇的榜样,在薪火传承的科研精神的激励下,我惟有不畏艰难、毅然前行。

  爱国荣校,饮水思源

  作为校训,这句话既是交大历届优秀校友所不断践行和积累共识的凝聚之语,更是交大人继承务实严谨的工作精髓和兑现“实干兴邦”的庄严承诺的最佳诠释。

  国家经济、科技的全方面发展,是无数中国人默默奉献的成果,然而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坐享前人成果而不思进取,相反,在怀着最为真诚的感恩之心的同时,我们只有更加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以更高的要求作为自己的目标,以更好的成果作为自己的追求,才能足够自豪地喊出“我是交大人”的铿锵证言!

  •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邮编:200240
  • 电话:86-21-54740000
  • 传真:86-21-54740000 
  • 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官方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交大青年 沪交ICP备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