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专栏

优秀毕业生|马克思主义学院魏海洋:做忠于内心的选择

 时间:2021-03-29  浏览:1487

魏海洋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毕业生

       魏海洋是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届的硕士生。在择业问题上,他没有选择回到熟悉的故乡,也放弃了深圳的高薪岗位,而是走向祖国的大西南,成为了一名四川省紧缺专业选调生。在校期间,他践行了来时许下的“寻一静处,多读好书”之诺言,也积极参与社会调研,在学院学生工作方面也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心静下来,多做“第一件好事”

      “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本是其导师邓军的人生信条,两年多的耳濡目染之下,这也成了魏海洋的价值取向。曾经的他并不是一位阅读爱好者,本科期间曾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学生工作中,也曾因此获得了一大批“纸面”上的荣誉,到了研究生阶段,他选择换一种方式“活”。一档访谈节目中的一句台词让魏海洋记忆深刻,台湾作家唐诺说“买书并阅读是世界最划得来的东西”,这句话他深以为然。从此他便贪婪的、一次又一次的进行这场划得来的“交易”。两年的时间他大部分的空闲都是这样度过的,而读书对他而言并不是件容易事,从前匮乏的阅读量给他在阅读学术著作的路上造成了不小的障碍,可他一直坚持了下来。

       读书一事虽好,但也最“无用”。尤其是他所在的近现代史基本问题领域,仅凭阅读书籍而非史料是几乎无法产出个人研究成果的,没有成果也就意味着与各类奖项无缘,在“卷”的时代里,这似乎可以和失败划上等号,可他从未这样认为过。在梳理毕业论文所需史料的同时,阅读依然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有积累,自然也会有输出,在多次梳理毕业论文所需史料的过程中,他结合平时阅读,从中发现了研究的可行点,据此形成的论文,也获得了广东党史学会的认可,邀请他赴珠海参加“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学术研讨会。

       两年里,仔细阅读过的书籍一点点填满了宿舍和家里的书架也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他认为,这是在交大收获的一笔最丰厚的财富。

       把脚迈出去,多看不一样的精彩

       虽然阅读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但魏海洋绝不是个将自己关在门里的书生。

       学院的每一次会议,从来都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入学以来的十几次学术交流会中,他都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为学院的工作出了一把力;赴外交流他也参与其中,曾担任学院研会文体部负责人的他,曾主办过学院的多项文体活动。2018年末,学院研会受邀赴东北师范大学马院交流时,他也作为学生代表就其负责的学生工作进行交流汇报,输出了交大学生工作的经验,也展现了交大学子的面貌;外出调研他也未曾缺席,在2019年暑假,他曾赴无锡参与关于工匠精神的调研,参与了对无锡团市委工作人员以及“最美工匠”称号获得者进行访谈的工作,无锡“工匠”们的精神无疑给予了魏海洋以巨大的鼓舞,这些“工匠”也成为了他心中的榜样。同年9月,他作为调研队队长,同学院14名师生同赴首尔进行了为期一周社会考察。这次赴外社会考察丰富了他的经历,也冲击了他的认知。

       做只会读圣贤书的“门里人”,便难免成为日后工作中的“门外汉”,经常走出书斋看一看,才能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点魏海洋深信不疑。交大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相关的机会,这是他在交大收获的另一笔财富。

        把心横下来,做新时代的责任人

       “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魏海洋说他到交大求学以来听到次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交大虽好,终非久留之地,行至毕业关口面对择业问题,他也时常思考“责任”二字在他身上该如何体现。

       关于就业,魏海洋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选择范围内的多种尝试,也收到了不同单位的offer。在面临最终选择时,他放弃了东南地区的高薪岗位,选择一头扎进祖国的西南地区——四川省。当自问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时,他暗自想到,可能是常看到铁生馆外墙悬挂的“到西部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条幅形成了心理暗示,也有可能是见多了学长、学姐做出类似选择,受到了榜样力量的鼓舞。总之,这就是他认为的“责任”二字在他身上有所体现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面临选择,魏海洋决定把心横下来,不顾离家千里,也做好了到扎根基层的准备,决定走向中西部地区把青春融入祖国的山河。

  •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邮编:200240
  • 电话:86-21-54740000
  • 传真:86-21-54740000 
  • 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官方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交大青年 沪交ICP备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