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专栏

对话“凯原”十佳教师胡洁,探讨新学期“特殊”打开方式

 时间:2020-11-11  浏览:2089

战“疫”  对话“凯原”十佳教师胡洁,探讨新学期“特殊”打开方式

 

新学期伊始,线上课堂已然如期开设

学校是如何打造云端三尺讲台的?

老师们在其中付出了哪些努力?

带着这些疑惑,我们有幸邀请到“凯原”十佳教师获评者——胡洁老师,就学校云端课堂建设以及自身科研经历,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经验。

 

人物速写

胡洁

上海交通大学第九届“凯原”十佳教师

 

胡洁,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创新设计研究院院长,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挂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设计学”双一流学科群、博士点负责人。从教16年,主讲致远荣誉核心课程《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等5门课程,坚持以本为本、课程育人,教学评价名列前茅,指导博士生21名,教学成果两次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奖。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成果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以项目负责人主持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等13项国家级项目,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175篇,google 学术他引1078次,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您去年曾到兰州理工大学挂职锻炼,这期间有什么难忘的经历或者收获吗?

胡老师:2019年5月我受教育部委派到兰州理工大学挂职副校长,挂职的初心是发挥自身的优势,在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振兴西北设计三方面做出贡献。挂职期间,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推进东部的高校人才培养优势对西部高校的辐射作用,实现东西部高校的融合与交流,优势互补,为甘肃的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在学科建设方面,担任数字制造技术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积极整合兰州理工大学等机械、设计、材料、信息、土木等学科资源,围绕有色金属行业,打造具有兰州理工大学特色的数字制造特色方向。在振兴西北设计方面,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西部的设计扶贫工作,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共建敦煌设计形态学研究院,让敦煌这颗璀璨的明珠焕发出新的活力力争将兰州打造成为西部的设计之都

在家办公时期,您每天的时间规划是怎样的?

胡老师:疫情期间,在家办公,每天很充实,积极准备线上教学,包括致远荣誉本科课程《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和博士课程《多学科综合设计》;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网络协同工作的方式,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以网络会议的形式与团队沟通;工作之余也不忘在家积极锻炼身体

(此课程为上海交通大学在线课程推荐第一弹第一门课)

 

1月29日,科技部刊文称:

科研人员要勇挑重担,

全力投入科技攻关任务,

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您认为人工智能在此次疫情中起到了哪些作用?经此一疫,您所研究的领域是如何响应科技部的号召,“把论文写在抗疫第一线”,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战胜疫情之中的呢?

胡老师:人工智能可以在本次疫情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人工智能算法可对疑似病例的病毒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比对与检测也可对CT影像进行自动化比对诊断和病状定量分析及评价我的课题组从十二五期间就开始承担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这次疫情期间,我们也向科技部建议“研制微流控技术的高性能成像平台和疾病早筛诊断系统”,我也作为评审专家参加了上海经信委紧急召开的“上海市第一批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项目”的评审工作。

 

“设计学”学科更强调文理工的交叉融合,您认为研究生应该怎样更好地注重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胡老师:上海交通大学的知名校友钱学森曾这样说:“科学与艺术相辅相通,它们都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必须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设计学科强调工科、理科、人文、艺术等多学科的融合,不仅需要科学思维,更需要创新思维。我认为不管是工科还是人文的研究生,都应该注重科学与艺术的融合,通过交叉融合,才能产生创新的科研成果。

线上教学通过屏幕将身处五湖四海的老师、同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见屏如面”。对学校、老师们而言,如何快速制定线上教学方案,保证课堂研讨的有序开展是一项巨大考验。

 

学校相关部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制定线上教学方案、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测试网络教学平台的呢?

胡老师:学校从2月4日就开始积极推进线上教学,从教学方案的制定到组织教师培训,再到组织老师试讲,有条不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线上课堂的筹备中,行政老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胡老师:在线上课堂的筹备中,行政老师在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在线课程培训教学效果反馈与学生沟通帮助困难学生解决上网问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

 

作为任课老师,对于“线下转为线上”的挑战,您在线上教学的筹备环节有遇到什么困难吗?您又打算如何克服困难从而更好地开展疫情期间的教学工作的?

胡老师:最大的挑战是和学生的互动。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教学,由于不能和学生面对面,很难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并及时进行互动。解决方法是:在网络直播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应提问环节,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通过教学内容与互动提问的叠层递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您觉得互动讨论式课程转变为在线教学会带来哪些机遇呢?

胡老师:这正好为教学新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契机。在疫情发生前,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已得到广泛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本次疫情,线上教学得到了全面的实践与检验。通过这次全面的线上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我们能得到很多经验,便于我们今后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教学体系。例如,哪些课程在疫情过后可以进一步利用线上平台,深化教学效果;哪些课程不适用于线上教学;哪些课程可以进行混合式教学。

 

您对于老师们如何做好“线上主播”有什么建议或想法吗?

胡老师:首先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特殊时期,支持国家的方针政策,化困难为动力,迎难而上,熟悉网络教学平台和在线教学软件,圆满完成疫情期间的教学任务。其次,根据线上教学的需求,调整原本的教案与教学方法,使之更加适用于线上教学。最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思考如何在没有面对面互动的情况下,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推动课堂教学气氛,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面对全新的教学体验,对于同学们如何适应在线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胡洁老师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寄语:

1.疫情期间,同学们应合理安排作息保持适当运动与饮食平衡调整好心态,健康的身心是良好学习的基础。

2.在线上课程学习过程中,由于网络教学的特殊性,同学们在认真完成课程任务的同时,应培养自己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疫情过后返校学习做好准备。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全新的教学体验,期待各位同学抓住机遇,面对全国范围的开放课程,博学之;对于在线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审问之;激发好奇心和创新思维,慎思之;利用在线平台多交流,明辩之;疫情结束后多实践,笃行之。

 

在教学方式、交流空间的变化中,让学习研究始终保持最佳状态,才是“学在交大”的应有之义!

学在交大,砥砺前行!

待玉兰花开时,我们再相约!

 

 

 

 

  •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邮编:200240
  • 电话:86-21-54740000
  • 传真:86-21-54740000 
  • 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官方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交大青年 沪交ICP备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