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风采

李霄霖:选择自己的人生

  时间:2013-06-08  浏览:858

  自画像:李霄霖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大四

  白驹过隙之间,09级的我们已经站在了毕业的十字路口。现在的我回首望去,眼前尽是当年手握一纸录取通知书,站在陈瑞球楼前一脸迷茫的自己。我想,如果没有在交大这片土地上遇到这些人、这些事,我不可能从当初的稚嫩和迷茫中走出来,变成现在的自己。

  专业分流的选择

  刚刚进入船建学院的时候,忙于享受大学生活的我,对自己本科的学习乃至未来也没有什么规划。面对专业分流的问题,我简单地认为既然成绩允许,就一定要“随大流”选择院内最热门的专业。

  在大一的暑假,我有幸在社会实践团队中认识了一位即将从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毕业的学长。当时,这位学长即将前往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攻读土木工程学博士学位。经过他对于船建学院细致地介绍,我开始认识到,对于专业分流的问题,我不应该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专业排名上,更不能草率地根据绝大多数人的选择而选择,而是应该想清楚到底什么是自己喜欢的、想做的。经过不断咨询在读和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我最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在于工程力学专业。整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是要说服对专业不了解的父母,向关心自己的同学解释自己的选择,却绝非易事。很幸运的是,最终父母理解并支持了我的选择,我成功地成为了工程力学系的一份子。

  经过在工程力学系两年的磨砺,随着对于工程力学专业了解的加深,我愈发觉得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虽然我不敢说力学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应该是最适合的选择。

  学生活动的选择

   交大是一个有着自由而多样的学生活动的地方。和许多交大学生在自己钟爱的学生工作中倾注大量心血一样,大一时候的我也曾因为一份挠头的策划、一张不够完美的海报而通宵达旦。然而在大一行将结束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的一份年级排名让我开始犹豫。

  处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心中的天平在学业和学生工作中摇摆不定。诚然,学生工作的确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如果没有学生会, 我就不会认识这些给我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帮我选课的学长、学姐。同时,即使我能够省下学生工作的时间,我也不能保证我能将它有效地利用到学习中去。所以我决定在学生工作和学业中找到一个平衡。

  就这样我开始了大二忙碌的一年,40多学分的课业压力,作为副主席不得不面对的接踵而至的迎新晚会、PS培训和“木兰杯”体育节活动,加上每周例行船建院队的训练和比赛、周培源力学竞赛、结构大赛……虽然忙碌,但是我发现我已经可以自觉地将学业和学生活动划分地井井有条,不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一点时间。而这一年内学生会一连串活动的成功,所收获的竞赛、获奖证书,都见证了我的成长。

  未来去向的选择

  我高中所在的班级是市内有名的理科竞赛实验班,班内有很多同学都通过竞赛保送的方式进入了国内顶尖学府。凭着高中打下的竞赛知识基础,加上平时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任务的习惯,在大一的时候我还算能够比较轻松地应对各式各样的考试。然而,每当被问到大四毕业之后的打算时,那时候的我却没有任何的规划。

  然而在大一暑假回家参加高中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没有来聚会,而是在北京、上海参加GRE和托福课程的培训,为出国深造做准备。我深深地受到了这些同学们的影响,开始考虑自己是不是也要在本科毕业后出国深造。同时,通过接触一些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出国的学长学姐还有同级的同学,我深深地被他们那种每天为了一个长远的目标而努力的生活状态所吸引。所以我本着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督促自己按时上课、完成学业任务的角度出发,决定开始踏上出国留学的道路。

  两年多的时间一晃而过,当初准备出国的高中同学们有许多因为GPA不理想或者GT失败的原因,放弃了这条道路。对我来说,在这段为出国留学而准备的时间里,我经历过诸如GRE二战的精神压力,也有过整个暑假在学校复习、没有回家的郁闷,但是现在回首望去,这些付出换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申请结果,更重要的是在申请的过程中,身边的家人、朋友无私的关怀和帮助让我知道了家庭和朋友的重要意义。我想,对我来说,这是一笔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左转或者右转,我们可能就会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经历不一样的人生。交大的自由和包容赋予了我们太多太多可能的人生选择,难免给我们带来一时的迷惘,然而如果我们能通过交大这面镜子真正了解自己,就一定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邮编:200240
  • 电话:86-21-54740000
  • 传真:86-21-54740000 
  • 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官方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交大青年 沪交ICP备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