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风采

饿了么:燃烧激情 追寻梦想

  时间:2013-01-09  浏览:1284

 

  人物白描:张旭豪,康嘉,叶锋,陈强……几个年轻人因共同的理想聚在一起,撑起饿了么这个大平台。多少个日夜的奋斗,多少滴汗水流下,终于他们以激情凝聚人才,以责任感发展企业,以执行力达成梦想。一个小小的饿了么现已长大,分公司相继成立。但创业之初的那份心境仍在传递……

  激情

  当不少同龄学生的注意力还在科研头苦干,或是发愁找工作就业时,张旭豪已经和他的团队一起埋首于饿了么的建设中。是什么原由让这个团队成立起来的?他们的答案很简单:激情。

  午夜12点,张旭豪等几个室友觉得饿了,打电话叫外卖,送份宵夜吧。谁知电话要么打不通,要么没人接。几个室友一聊,自己包个外卖的创业想法就被聊了出来。这几个研一的硕士生开始讨论和设计自己的外卖模式,这一聊就聊到了凌晨四五点。

  当天,冲着这份激情,他们便开始行动。走访饭店,在店门口记录店家一天能接多少外卖电话、送多少份餐。随后,他们毛遂自荐,从校园周边饭店做起,承揽订餐送餐业务。在宿舍里设一门热线电话,两个人当接线员、调度员,并外聘十来个送餐员。只要学生打进电话,便可一次获知几家饭店的菜单,完成订单。接着,送餐员去饭店取餐,再送到寝室收钱。

  几个月下来,大大小小17家饭店外包给张旭豪做外卖。他们专门花了几万块钱,印制了“饿了么”外送册,不仅囊括各店菜单,还拉来了汽车美容等周边商家广告,结果基本收回制作成本。整整1万本外送册覆盖到了每个寝室,“饿了么”在校内出了名。

  因为一份共同的激情,几个年轻人聚在了一起,共同创业,同甘共苦;因为一份共同的激情,他们可以不停的往餐厅跑,一家餐厅可以跑上几十遍;因为一份共同的激情,他们的身影遍布了整个交大校园……

  责任

  一个小小的网站,却是这批年轻人的共同心血。为了做好它,他们常常因为要找餐厅,联系客户而舍弃自己课余时间。

  创业之初,他们毛遂自荐,从校园周边饭店做起,承揽订餐送餐业务。在宿舍里设一门热线电话,两个人当接线员、调度员,并外聘十来个送餐员。只要学生打进电话,便可一次获知几家饭店的菜单,完成订单。接着,送餐员去饭店取餐,再送到寝室收钱。每到饭点,他们忙了起来,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在进行饭店推广时,“饿了么”通常两人一组,沿街进店推销。一拍即合的当然是少数,更多店家都是将信将疑———“凭什么我在你网上开个页面、放份菜单,你就要抽8%?张旭豪的策略是“谈,不断谈,谈到老板不想跟你再谈,就谈成了”。最忙时,他们每天“扫”100家饭店,其中最难谈的饭店就天天回访,“谈”了40多个回合才拿下。”这样高次数的回访注定耗时耗力。但是,因为这是大家共同的心血,所以每个人都不愿拖后腿,都想要做到最好。所以,不论再麻烦,不论再艰难,自己都要撑下去,扛起自己的那份责任。

  行动力

  饿了么团队成员的执行力,行动力更是十分强。

  凌晨才想好点子,当天便开始行动。先是市场调研。随后,他们毛遂自荐,从校园周边饭店做起,承揽订餐送餐业务。几个月下来,大大小小17家饭店外包给张旭豪做外卖。

  随后他们又想到做专门的外送册。于是,他们专门花了几万块钱,印制了“饿了么”外送册,结果基本收回制作成本。整整1万本外送册覆盖到了每个寝室,“饿了么”在校内出了名。

  长时间下来,这种模式真是苦活,有两个人选择退出。张旭豪不得不思变。他准备取消热线电话,取消代店外送,让顾客与店家在网上自助下单接单。想法一出,张旭豪立刻在校园网上发帖,迎来软件学院的叶峰加入。他们没有照搬或修改其它网站的架构,而是编制和开发新的架构。大约两年前,“饿了么”网站上线了。

  凝聚力

  一个个成员因为这个团队始终保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倾情加入,努力发出着自己的那份光和热……

  张旭豪电脑里的定制地图上,松江大学园区、沪东北、沪东南的所有大学及市中心的办公区写字楼都被标上了红点,甚至还有杭州、北京……

  就这样一步一步,杭州、北京、天津分公司相继成立。这个承载着众多人想法和梦想的饿了么终于成长,成为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这样一家创业型公司,秉持着“极致,创新,务实”的信仰,致力于推动餐饮行业数字化的发展进程。

  相信,在交大会有更多的能人涌现,书写自己的成功!

 
 
 
 
  •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邮编:200240
  • 电话:86-21-54740000
  • 传真:86-21-54740000 
  • 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官方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交大青年 沪交ICP备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