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风采

刘尽尧:厚积而薄发

  时间:2012-11-02  浏览:1783

  人物白描:刘尽尧,化学化工学院,博士

  2010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0赵朱木兰一等奖学金;2010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2011教育部卢嘉锡优秀研究生奖;2011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2011欧姆龙一等奖学金……

  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第三期和第四期优秀学术报告奖,2011年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一等奖,……

  看到这样优秀的成绩,你是否在佩服的同时,已经开始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一眼见到刘尽尧,他坐在位于角落里的办公桌前,很安静,似乎隔绝了外界的喧嚣,阳光透过窗子打进来,笼罩着他,从容淡定。刘尽尧并没有因为辉煌的成绩与人产生距离感。相反,与他的交谈让人感觉真诚而又谦虚。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刘尽尧于2008年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读博士,跟随颜德岳院士从事超支化聚磷酸酯的研究。

  他已经在Ang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IF=12.7),Advanced Materials(IF=10.9),Biomaterials(IF=7.9),Biomacromolecules(IF=5.3),Bioconjugated Chemistry(IF=5.0),Macromolecules(IF=4.8),Langmuir(IF=4.2)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13篇,第一作者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82,并申请中国专利一项。他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他引次数已经超过了125次。

  他的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2010年3月美国化学会Noteworthy Chemistry栏目以“超支化聚合物抑制肿瘤细胞增长”为题,对他2009年11月发表在Biomaterials上的论文进行了点评。2011年4月发表在Polymer Chemistry上的论文被当选为该期刊的封面文章。2010年4月发表在Biomaterials上的论文是被无意见接收发表。2011年4月发表在Biomacromolecules的论文被该杂志社选为本期亮点文章,并在杂志主页上Highlight。另外,还有四篇发表在Biomacromolecules和Bioconjugated Chemistry上的论文均被评为当月最受读者喜爱排名前十的文章。

  十余年的科研经历,刘尽尧让人心生敬佩。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一路走来的坚持,个中辛苦旁人难以想象。大多数时候要面临失败,失败了重来,无数次的反复才能得到一次成功。

  他成绩的背后,是一直以来的坚持不懈和努力。刘尽尧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深造机会,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度过。为了争取科研成果的能够尽早发表,每天晚上刘尽尧都要工作到十一点半,甚至通宵达旦。他的这些成绩不是幸运,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积累换来的。也许有人会抱怨科研太苦太累而早早放弃,相比之下,他的这种坚持更显得弥足珍贵。

  谈及对科研的感受,刘尽尧这样说道,“挫折当然会有。实验一直搁浅,毫无进展的时候,看着别人都开始出成果发文章,自己心里挺着急的。甚至也曾冒出过‘放弃’的念头。可是,科研对我来说,首先不是一项任务,不是说谁强迫我来做科研,是我自己选择了它,我非常喜爱科学研究,能全身心地融入其中的工作,更渴望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其实,在我想放弃的时候,我会想,即使是植物发芽,种子也要在地下蛰伏足够长的时间,更何况是科研呢。”

  正是对科研的热爱,才给予他不断向前的勇气;也正是由于这种毅力,才能让他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能坚持不放弃。

  生有涯,知无涯

  刘尽尧成绩优异,作为博士,似乎也快到了要毕业的时候。也许你会问,他现在应该很轻松吧,现有的成果就可以轻松毕业了。事实上却非如此,刘尽尧没有一点松懈,每天依旧非常努力地在实验室做实验,甚至比许多新生投入得还要多。平时在办公室,刘尽尧总是一头扎进文献堆里。桌子上也放满了书和各种资料,处处可见时常翻阅的痕迹。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科研是永无止境的,每天都有新东西出现,稍不留神就会掉队,所以我不能松懈,每天读文献,看别人的研究成果还有最新进展,才能让自己跟上进度。”他如是说。

  刘尽尧在科研上十分努力,但他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战,乐于助人的他在实验室也得到了大家尊敬。

  “我有问题就直接问他,虽然他平时话少,但是解答问题的时候非常热情,很愿意和我们讨论。”

  “我做实验的时候会给我指导,很受用。”

  “和他讨论文献总能给我启发。”

  刘尽尧不怕“麻烦”,用他自己的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与别人的讨论中,我自己也会得到提升。”

  张弛有度,乐在其中

  也许有些人会想,这样一位专注学术的人,大概无暇关注其他。恰恰相反,刘尽尧热衷于参加各类足球赛,包括致远杯研究生足球赛,作为主力获得冠军;参加校希望杯足球赛,与队友齐心协力挺进八强。“对我而言,足球算是个人兴趣。做这件事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喜欢。这也算是科研之余自己休息调节的一种方式吧。”

了解刘尽尧,如果仅限于学术,就过于片面了,他不是一个只知道科研的人,不是“海报”一样的标签,是一个立体的人。

  正如广袤的土地才能养育出丰硕的果实,浩瀚的大海才能激起惊涛骇浪,刘尽尧就是这样的人,十年努力,换来让人敬佩的成绩,这才是真正的厚积而薄发。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的日子里,他在科研的路上会走的更稳,更远!

 
 
 
 
 

  •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邮编:200240
  • 电话:86-21-54740000
  • 传真:86-21-54740000 
  • 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官方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交大青年 沪交ICP备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