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风采

缪哲:用心去积淀精彩医学人生

  时间:2013-03-25  浏览:736

   人物白描:缪喆 医学院 大四

  锐意以进取,厚积而薄发。青春年华,用汗水践行赋予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全面发展,用一颗诚挚坦荡的心,立下大医精诚的承诺。

  持之以恒,用坚持铺设医学学习的道路

  三年多的本科学习让我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面对医学,容不得半点马虎。接触医学课程的时间越长,便越发觉得,自己不懂的实在是太多。

  或许,在学弟学妹们的眼中,我是学习“牛人”,是各类奖学金获得者。但与我熟悉的朋友们都知道,学习根本谈不上是我的强项——我从来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不太容易“一点就透”。初入校时,我就曾迷茫过:医学真的值得自己去付出、去奉献、甚至在必要时做出牺牲吗?那时,我强迫自己沉下心来,尝试在专业上建立自己的兴趣。随着付出与投入,医学这门生命科学渐渐吸引着我,“治病救人”的价值令我为之所动。而王振义院士、邱蔚六院士等医学大家的成长故事给予我无限正能量,吸引着我向他们学习,为成长为一名好医生而规划学习生活。日常学习中,我认真对待每一件学习任务,无论是医学笔记、实验报告、病例作业,甚至是课堂上的演讲,都对自己提出高的要求。每天学一些知识,提一些问题,温故知新,点滴积累,我用自己的坚持循着医学梦想不断前行。

  身处在当前的医疗大环境中,单纯掌握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去年起,我报名修读了跨校辅修法学专业的课程;课余时参与完成了国务学院第17期PRP项目;并整理“在国际口腔医学杂志上担任编委的中国学者名录”,刊载于《上海口腔医学》杂志……医学是一门人学,要解决生命科学的难题,就要先明白社会生活柴米油盐的万般道理。“真知识在课本外”,这个道理,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路上,汪国真的诗句激励着我,“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让责任变成一种习惯,交出学生干部的满意答卷

  三年多来,我在不同的学生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这段经历是十分幸运的,给予我极大的成长启示。

  “因为深爱,所以执着”,从闵行校区分团委副书记、学生会副主席,到医学院学生会执行副主席,再到口腔、九院临床医学院团总支副书记。一路成长,用心血和汗水默默付出,我交到了好朋友,相互学习、共同奋战的过程更是令人难忘。“学生会优评”、“文艺晚会”、“迎新志愿者团”、“学生代表大会”、“英语演讲比赛”,大大小小的活动背后是年轻朋友们热忱与脚踏实地的展现。

  开展学生工作以来,我时刻牢记服务同学,以一颗诚挚坦荡的心微笑面对生活。在班级,我担任着团支部书记的职务,组织团日活动、带领同学参加素质拓展,我力所能及地提供服务与帮助;在学生会,我们组织开展的“常任学生代表制度”,为医学院同学和各职能部门架设沟通、交流的桥梁,及时反映学生群体学习生活上的迫切需求;在军训场,我是忙里忙外的营部政工,为各项军训活动的顺利开展默默付出;作为志愿者,我是世博园区志愿者组长,服务于园区试运转,为上海世博会站了最后一班岗……

  学生工作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养成了积极正性的生活态度。“要做,就做得最好”,影响着我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追求梦想,勇敢尝试,不懈努力。班级、学生会的工作是忙碌的,这便要求我去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我有一本日程本,记录着每天的日程安排项目,逐一划去,认真过好每一天。

  参加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奖学金答辩时,老师曾问我,“你学习之外的学生工作那么多,那么忙,学习成绩还不落下,是怎么做到的?”,我当即回答,“小时候学过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在脑海里——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学生工作也好,学习生活也罢,这两者并不矛盾,只要安排得好,就都能促进一个人成长。”

  寻找一个合适的生活节奏,在实践中继续课堂的思考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一样的节奏,太累了受不了,太闲了又容易懒惰、忘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紧不慢最好。“生活的车轮不应该推着你跑,而是自然地被驾驭着,顺应自己的脚步。”

  学习、工作之余,每有闲暇,我总不忘拾起自己的兴趣爱好。我爱好辩论,也爱看书,爱和朋友们聊生活,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提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假期里在江河山川中的游历,也总能让我收获到别样的体会。

  在此之余,我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三年里,我先后组织参与的八次社会实践都是在校学习之外的第二课堂。从象牙塔里转身、融入社会的过程让我得到了极大历练。

  大一时,初步医学课堂,怀揣了解医疗卫生现状的渴望,我和同学们开展了两项社会实践——《上海郊区(县)社会公共卫生现状的调研》、《新医改形势下上海医学生就业选择与就业待遇的调研》。

  大二时,结合上海世博会的顺利召开,我和班级同学一起开展“课题型”实践项目《将世博精神融入大学生活,共创和谐校园》;我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1年香港考察实践团,并完成课题《PBL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为例》;同时,作为“选苗育苗工程”重点培养对象,赴苏北革命老区的学习考察令我收获颇丰;

  大三时,我参与了医学院“卫材青年菁英培训营”,同优秀医学生的交流过程让我受益;我负责了口腔医学院社会实践课题——《东西之交,通济天下——八十载大爱精诚,携手展望口腔医学生培养之道》,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开展交流;作为医学院“选苗育苗工程”优先培养对象的我,2012年暑期还在浦东新区挂职锻炼。

  回顾这寥寥百字的实践历程,感悟实多。校园生活是有所局限的,要想真正了解所处的社会毕竟还需要亲身躬行。这样的过程利于我们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进而立下志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努力做出一些贡献。

  在人才济济的医学殿堂,我只是平凡普通的一员,但我始终相信“天道酬勤”,在踏实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追求着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优秀品质的养成。90后的我也时常犯迷糊,用“有木有”宣泄情绪、调侃过“浮云”、自嘲过“杯具”、不甘于“寂寞”,但我更相信“奋斗”,在“hold住”与“给力”中,继续乐观前行。人生不重在你站在哪里,关切的是,你是否牢牢记得自己前进的方向。我们每个人都曾迷失过目标,但只要你记起自己要走的路,便能不断锐意进取,厚积薄发,用心去积淀精彩人生。

  •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邮编:200240
  • 电话:86-21-54740000
  • 传真:86-21-54740000 
  • 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官方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交大青年 沪交ICP备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