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风采

邵丹丹:相信自己,相信梦想

  时间:2013-03-29  浏览:687

 

  自画像:邵丹丹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研二

  成长的路上,我们有憧憬,有向往。在奋斗的路上,总得经历风霜和荆棘,总得迈过崎岖和坎坷,但其实有时候幸福很简单,少一点感伤,多一些坚毅,少一些消极,多一些积极。相信自己,相信梦想!

  节能减排“黑白配”

  2012年的8月在西安交大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决赛中,有一支队伍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这支团队就是获得此届大赛中二等奖的“中非新能源合作调研”团队,而我正是其中一员。

  说起这个团队的组建,还是来自一次随意的交谈。来自非洲的FRED和我是同届的研究生,我们经常会一起交流、互相学习,我为他解决学业、生活中的语言障碍,同时他也帮助我练习口语。在一次交流中,他说迄今为止非洲电网建设仍然异常落后,仍主要以煤油照明,成本高昂且不环保,长期使用对居民的健康造成相当的危害。估计有5.6亿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们无电,6.25亿人依靠木柴或煤等固体燃料做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电力普及率仅为24%,为全球最低。农村地区情况更糟,电力普及率仅为8%。该地区85%以上的人口还主要依赖树枝、干草等生物质能源。但是,非洲却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等。我们立即想到,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调研呢?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中国生产技术、劳动力和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利用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中非新能源合作,实现中非双赢!

  想到就做,我们凭借着一股子对研究的兴趣和坚持,开始了我们的节能减排大赛之路。我们针对中国和非洲目前的能源利用现状和新能源发展情况,选择了非洲农村、在中国的非洲留学生以及中国的新能源企业为研究对象,收集汇总他们对于中非新能源合作的看法与建议。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凭空而生”的建议,乍一看似乎任何人都能拍拍脑袋想出来,可其中却浓缩着发放大量调查问卷的艰辛,调查走访了多家新能源企业、采访十余位专家、设计收集各项问卷的辛苦和多天连续头脑风暴的疲惫。正是这份努力让我们有了足够的底气来提出这些经过充分论证的建议,我们通过了学校、全国的初赛,最终北上参加了决赛并获得了二等奖。

  虽然生活将继续往前,但这次经历带给我的却是一段永远不会磨灭的成长记忆,那些为了一个准确数据在烈日下奔波的日子,那些为了一个创意而爽朗大笑的时刻,“勤奋”、“自信”与“创新”是节能减排大赛带给我的座右铭,也将伴随我开始崭新的征程。

  社会工作“心连心”

  目前我担任低温与制冷工程研究所硕士生党支部书记一职,我的工作宗旨就是,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用心关注身边的每一个同学,尽心组织每一场活动,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身在制冷所“大家庭”中的温暖。在支部其他成员的共同支持与鼓励下,我多次组织示范党支部特色活动,比如端午时邀留学生共度端午佳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迎新时,举行了新老生篮球赛,促进了新老生间的交流;“交大冷暖”体育文化节系列活动中师生羽毛球对抗赛加强了制冷所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搭建了师生共同交流锻炼的平台等等。各项活动经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机械与动力学院网站等网站报道十余篇。制冷所硕士生党支部也获得了“校示范党支部”、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称号。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我非常坚信这句话。在一次会议上,我被一位同学精彩的报告震撼了,并暗暗下定决心,我也要像他一样。于是,我每天早晨在涵泽湖边练习口语,为了锻炼胆量,活动中我都做好准备、发言汇报。在制冷所每年的新年联欢会上,我连续两年担当主持人,由最初的青涩害羞到现在的收放自如,我坚信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不能做到的,只要不断地挑战,终会发现有一天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就做到了。

  此外我还担任了“菁菁大使”,负责接待来校做宣讲的企业单位。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求职学生的交流,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现在的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而人才又是需要通道怎样的锻炼炼成的。

  工作是繁琐辛苦的,但收获的是满足与自身的能力的提高。我要走的路还很长,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终会走到我想要的终点。

  科学研究“手牵手”

  我的导师是一位把学生的成长看得比自己还要重的老师,老师在学术上给予了我很多帮助,每周的汇报工作中都会跟我们及时交流沟通,及时解答迷津。在导师的引领与悉心指导下,我一直从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聚光作用的中低温太阳能高效集热、贮热及转化机理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撰写的研究论文《V型腔体式太阳能接收管传热性能模拟与实验研究》已被EI核心期刊《太阳能学报》收录。

  借用王如竹所长的话“发展要靠自己,强大更要靠自身的努力”,“要顶天立地地做学问”。“顶天”是指从事的课题要瞄准原创,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立地”是指做科研要脚踏实地,从基础性的东西做起。科研的道路没有捷径,唯有努力再努力,我会谨遵老师的教诲,顶天立地地把科研和学习做得更好。

  成功没有偶然,有备而来才能抓住机遇,在向目标靠近的过程中不断去修正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才能在属于自己的坐标系中折射出耀眼的光彩。我深信并坚持着,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邮编:200240
  • 电话:86-21-54740000
  • 传真:86-21-54740000 
  • 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官方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交大青年 沪交ICP备05053